星期五, 8月 31, 2012

「褐木廬」主宋春舫

「褐木廬」主宋春舫
陳子善

一九一八年十月《新青年》第五卷第四號發表了署名宋春舫的《近世名戲百種目》,這是宋春舫的名字首次出現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標誌性刊物上。該期《新青年》是「戲劇改良專號」,還發表了胡適的《文學進化觀念與戲劇改良》、傅斯年的《戲劇改良各面觀》等等。在此前後,又有胡適、羅家倫譯《娜拉》、陶履恭(陶孟和)譯《國民公敵》和胡適作《終身大事》等在《新青年》揭載,這就把「戲劇」也納入了「文學革命」或「文學改良」的軌道,與小說、詩歌、散文等文學領域的提倡白話批判文言同步了。在此背景下,宋春舫此文的出現非同一般,這不僅是一份較早較為完備的西洋近世名劇目錄,也似乎預示著未來中國話劇運動的興起必將借鑒西洋戲劇,透露了宋春舫與現代戲劇的密切關係和多重身份,他是獨特的西洋戲劇收藏家、研究家、翻譯家,以及話劇作家。

宋春舫(1892-1938)是浙江吳興人,國學大師王國維表弟,後來王氏後人印行《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宋春舫即為作序者。宋春舫家學淵源,十三歲即在清末最後一次科考中考取秀才,後入上海聖約翰大學,於舊學新學都有所涉獵。接著遠赴瑞士日內瓦大學攻讀政治經濟,掌握了法、德、英、意、西班牙和拉丁文等多種文字。在巴黎遊學期間,宋春舫迷戀上了戲劇和文學,終生不渝。

回國以後,宋春舫曾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等校執教,講授戲劇和比較文學。在此期間有三件事不能不記。一為他先後出版了法文版的《海外劫灰記》和《現代中國文學》等,後者是已知的第一部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法文著作。二為一九二○年英國作家毛姆訪問中國,在北京與宋春舫見面,探討中西戲劇之異同,後來毛姆在遊記《中國屏風》中專門寫了《戲劇學者》這一章,生動地記述了他與宋春舫這場有趣的談話。三為他一九三二年在青島建造了藏書樓「褐木廬」。他二十餘年苦心蒐集的西洋戲劇書刊,「圖府之秘籍,私家之珍本」,均「聚書其中」,奠定了他國際著名戲劇藏書家的地位。後來梁實秋在《雅舍小品三集*書房》中特別寫到「褐木廬」,稱「我看見過的考究的書房當推宋春舫先生的『褐木廬』為第一」。

一九三二年十月,宋春舫入上海銀行,主編《海光月刊》,在其上連載歐洲遊記,後結集為《蒙德卡羅》出版。他又經常為林語堂創辦的《人間世》、《宇宙風》等雜誌撰稿,還出版了翻譯和創作小說集《一個噴嚏》。

當然,宋春舫最大的功績是在戲劇研究、翻譯和創作方面。他生前出版了《宋春舫論劇》(一至三集,第三集書名《凱撒大帝登臺》)和翻譯劇本《青春不再》(意大利賈默西屋等著)。他是研究現代戲劇的先行者,對西洋戲劇的評論和推介不遺餘力,而且幾乎是全方位、不斷跟踪的,表現派、未來派、象徵派戲劇和小劇場運動等,大概都是他第一個介紹到中國來,直至逝世還留下了《研究戲曲最低限度的英文目錄》、《光與舞臺》等遺稿。戲劇史家趙景深後來有如下的回憶:

宋春舫先生是戲劇(尤其是話劇)的先知先覺或老前輩。我最早讀的戲劇理論書就是《宋春舫論劇》第一集,這是民國十二年出版的,離現在已經將近二十年了。因了這本書,我才知道戈登格雷、來因赫特、小戲院、表現派、未來派等等,像我一樣對於這本啟蒙運動的書的感謝的人,想來不少吧?

宋春舫在話劇創作上也作過有益的嘗試。有《一幅喜神》(三幕劇)、《五里霧中》(獨幕劇)、《原來是夢》(三幕劇)等劇本行世,後來結集為《宋春舫戲曲集第一集》。這三部話劇都是諷刺喜劇,而且都屬於他所謂的「短劇」。他還寫過一部極短的「未來派三幕劇」《盲腸炎》。宋春舫創作的劇本雖然很少演出,但他在話劇形式的探索上的努力仍然值得注意。

我國第一部現代文學史著作《中國新文學運動史》(王哲甫著),在討論「新文學創作第一期」的戲劇創作時,就把宋春舫與田漢、侯曜、熊佛西、洪深、歐陽予倩、丁西林、郭沫若等戲劇家相提並論,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

宋春舫──宋氏為未來派的戲劇家,對於新劇的提倡,亦有相當的勞績。所著《宋春舫論劇》(中華書局初版)參考歐美戲劇家的意見。並加入個人的見解,作為有系統的論文,在中國戲劇不發達的文壇上,要算是不可多得的文章。所著劇本如《早已過去了》,《朝秦暮楚》,《槍聲》等作,均有特殊的風格,然在舞臺上卻沒有得到相當的成功。

可是,宋春舫的名字後來不明不白地從文學史家的視野中消失了,原因雖然很複雜,但無疑是中國現代文學史著述的一種缺失。

一九九六年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歐游三記》中收入了筆者提供的宋春舫的《蒙德卡羅》,這是宋春舫的作品在睽隔六十餘年後首次與讀者重見。現在這冊《從莎士比亞說到梅蘭芳》,則選錄了他關於中國戲曲、西洋戲劇和現代話劇的並不過於專門的論述,以及序跋和若干回憶性散文,以期對這位中國話劇史上值得紀念和研究的「先知先覺」引起必要的關注。譬如,青島早就把康有為、聞一多、老舍等文化名人的故居加以保護,但宋春舫的「褐木廬」而今安在?這可是有國際影響的啊,理應恢復和很好地保護。書末還附錄宋春舫之子宋淇(筆名林以亮)的《毛姆與我的父親》,此文詳細考證毛姆與宋春舫的那段文字交,並對宋春舫的戲劇觀作了精彩的闡述。有了這篇珠玉,筆者這些話其實已是多餘的了。

蘋果日報二O一一年一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