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3月 06, 2014

那花兀自開着──宇宙戀人孟祥森 老孟,來生再見囉!

那花兀自開着──宇宙戀人孟祥森 老孟,來生再見囉!
韓良露

白髮怒放彷彿飛揚茅草的孟祥森遺影。(洪米貞攝影)

孟祥森一九六七年出版的齊克果日記中譯本。(水牛出版社提供)

齊克果書緣

我對老孟(孟祥森)最早的印象是在高一那年,當時正在念中山女中的我常常逃學,不上課時常去一家位於台大校園旁羅斯福路側的木板違章蓋成的小小香草山書屋(算是書林書店的前身,當時書店的工讀生有後來知名的詩人羅智成、楊澤等人),我在香草山買了許許多多的文史哲書籍(我對課外讀物的熱情遠勝過教科書),其中有一本是孟祥森翻譯的齊克果日記,不知為什麼,才十六歲的我對自以為懂得的齊克果特別入迷,而書封面上的齊克果的清瘦修長的臉,也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一的暑假,我在香草山書屋附近的咖啡館,認識了當年從建中休學去花蓮流浪的阿丹(黃崇憲),他在花蓮有個忘年交就是孟祥森,於是我從阿丹那聽了不少關於老孟的各種逸事,從他的思想、人生觀,到今天人們會說的男女八卦等等,但我從未想到去花蓮拜訪孟祥森,雖然我對他的事和他的人都越來越不陌生了。

兩年後,我才在阿丹位於台北德惠街的家第一次遇到孟祥森,我第一個印象就是這人長得怎麼有點像齊克果,這是我的錯覺嗎?還是有人跟我感覺一樣?但當時的老孟已經不叫「孟祥森」了,在花蓮多年的他改了筆名叫「孟東籬」,不只名字改了,孟東籬身上雖然也留存着憂悒的孟祥森的殘影,但大體上我看到的孟東籬,卻是個開朗充滿豐富生命感受力的人。

超齡小廚娘

還記得那一天晚上,十八歲的我可是一個人親手做了一桌七八樣菜,我記得大概做了東坡肉、炸響鈴、全家福、西湖醋魚等,在座的大都是二十歲上下從中南部來台北的年輕人,在民國六十年代末,誰吃過的菜是有菜名的?更何況還是杭州菜名呢?(多年後當時在座的陳浩曾撰文說,他吃了一桌他完全不知道來歷的外省菜),整桌只有比我們大一倍的孟東籬知道我在做什麼,我還記得老孟(現在這麼稱呼他比較自在)吃完飯後,發表了他的感想,他說:「十八歲就會做西湖醋魚的女孩,恐怕不適合做同年齡男生的女朋友吧!」

我和老孟認識後,卻一直沒和他熟起來,我和許多男人的江湖交情都是在三十多歲以後才能熟(例如倪重華、羅智成、楊澤等),為什麼?也許是我對偶像型、才子型的男人有先天的抗拒,不想成為仰慕他們的女生,因此要保持距離,直到彼此可以自在平等相處(聽來頗像是過時的女性主義聲明)。

和老孟比較熟是他來台北陽明山定居後,這時我已經不知不覺叫他老孟了,過去的這些年間,我們有過幾次比較深入的談話,譬如有次他聽說我在一九八二年前拍過一部紀錄片叫「喪家之犬」,是關於流浪狗的,他問我影片還在不在,又問我當時為什麼會關心動物權的題材,我告訴他我對許多事情有較先進的想法,其實和看他的不少翻譯書有關,這些譯書就像一粒麥子掉在土地上不死,就會在某些人的心田中長出麥穗。

率先離江湖

老孟生病後,有一回我和他在冶堂喝茶聊天,他談起他之所以會去檢查腦而發現疾病,是因為當時他在整理他在花蓮中學教書時和他的前妻(當時是他的學生)的往來信件,他說看着那些信,有一天他突然頭痛欲裂,我說應該不會是讀舊信讓你生病吧!他說恐怕是病因早就在腦子裡了,但因為回顧過去的激情與創傷,而把疾病驚動了。

老孟一直試着用平淡之心面對疾病與死亡,他的哲學訓練幫了他一些忙,但隨着身體的好好壞壞,我又再度在老孟身上發現了昔日殘留的孟祥森的影子。有一回我在歷史博物館看梵蒂岡展覽時遇到他,他帶我去看一件作品,是他九十歲父親花了十多年,用毛筆小楷端端正正抄寫的新舊約聖經,虔信天主恩典的老孟之父,把這部經獻給上帝的代表人教宗,老孟指着他父親的抄經和我說:「真不容易啊!你看他要多專心多靜心,一整頁的小楷字字分明,可是一個字都錯不得的,」老孟頓了一下又說,「我父親的信仰給了他靜心的力量,難怪他那麼長壽,我是他兒子,我本來以為自己不會比他差太多。」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老孟的脆弱,他一生追求的哲思與智慧知見,是無法像簡單的信仰般封閉他隱藏的人生激情,而激情總是讓人類受苦的,老孟最終用自己的身體,體受了齊克果的受苦。

老孟走了一段日子了,但直到寫文章的此時此刻,我還是覺得只是在江湖上看不到這位老友了,卻覺得有朝一日,大家都將在一條巨大的靈魂之船上相會,老孟只不過先上船了。

中國時報二O一四年二月廿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