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1月 27, 2012

解到多情情盡處——湯顯祖

解到多情情盡處——湯顯祖《牡丹亭‧還魂記》
傅月庵



「玉茗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湯顯祖寫下這詩,大約是在1600年前後某次喝醉酒後,這一年恰當萬曆28年,他51歲,二年前結束15年宦海浮沈,棄官回到了故鄉江西臨川。此時的湯顯祖,對於世事早已看淡,終日在那間「文史狼籍,雞塒豚圈,雜沓庭戶」的玉茗堂裏「蕭閒詠歌,俯仰自得」。在剩下10多年的生命裏,他把殘餘的熱情寄託於藝術的創作,詩文之外,還要寫出《南柯記》、《邯鄲夢》,加上此前的《紫釵記》、《牡丹亭‧還魂記》,構成了傳唱千古的「臨川四夢」。

「臨川四夢」裏,最孚盛譽的當屬《牡丹亭‧還魂記》,它的確切創作時間,至遲不會晚於1598年,也就是他決心脫離政治圈的那一年,湯顯祖似乎把對於政治的失望厭倦,完全轉而寄情於此劇了。據說他「運思獨苦。一日,家人求之不得,遍索乃臥庭中薪上,掩袂痛哭。驚問之,曰:『填詞至「賞春香還是舊羅裙」之句也。』」如此苦心孤詣,刻意經營的結果,遂使得這齣講述官家小姐杜麗娘遊園驚夢,傷情致死,芳魂鍾情不散,終於找到夢中情人柳夢梅,並起死回生的戲齣,才一問世,便「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

由於湯顯祖在劇中對於深閨少女婚姻愛情不得自主,深表同情,對於杜麗娘打破社會道德習俗約束,熱烈追求理想中的愛情,再三致意。在〈題詞〉裏甚至直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因此除了文人之外,這部戲格外受到閨閣婦女的喜愛,湯顯祖還在世時,便有一位十七歲的少女俞二姑因嗜讀《牡丹亭》,抑鬱難解,惋憤而終,湯顯祖聞後有感,寫詩悼念:「何自為情死?悲傷必有神。一時文字業,天下有心人」;還有馮小青者,遇人不淑,傷心而死,也留詩自悼:「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閒看《牡丹亭》。人間亦有痴於我,豈獨傷心是小青。」至於演這齣戲演到傷情倒地而死、吳吳山三婦合評出版《牡丹亭》,更在在說明了這齣戲的影響力。

《牡丹亭‧還魂記》因為名氣實在太大了,戲紅書也紅,常時暢銷,明清兩代鐫刻不絕,至今所見至少就有24種不同的版本。其中又以萬曆45年(1617),書前有清遠道人即湯顯祖題詞,石林居士銷夏軒題記的刻本,最稱佳善,由題詞頁末「程子美刻」字樣判斷,此本或出自徽工之手。晚明徽刻,繕雕雅致,圖刻精美,窮工極巧,故為世所重,價值與時俱增。

這一近四百年前的刻本,飽經火水兵燹,歷劫而存者,屈指可數。1949年,其中一部,隨着國府輾轉來台,深藏於南海路植物園旁的中央圖書館善本室裏,1961年,包括周文中、許常惠、楊英風、鄧昌國、蔣復璁、昌彼得、蘇瑩輝……等先生,出錢出力,取借央圖原刻本,交由台北滄海書屋景印出版,裝幀悉尊原式,有包角、有襯紙、有函套,限印五百部,薪傳有據,風流足式,確為時代見證。

40年過後,老成凋零,斯文消歇,發心印書的人,一如解情寫書的人,也多半都已走了。五百部書不知都散落何方?藏在誰家?解到多情情盡處,寒夜摩挲,書存人去,然後才知道,「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湯顯祖這戲文寫得真是深刻!

(2003年舊文,電腦無存檔,『遠流博識網』網頁已刪除。今午偶遇網上,補攝書影,留此以誌雪泥鴻爪。^_^)

傅月庵臉書二O一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