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4月 15, 2011

詩的秘密

詩的秘密
梅淑貞

親愛的假牙:

印象中我從未如此公開稱呼你,因為我不知此暱稱是從何而來,好像是幾年前你回馬探親後,在朋友口中便搖身一變,從「魚骨」變成「假牙」。直到有一天我望了望你一口白玉無瑕的美齒,已經猜到是怎么一回事,不過從未去找那班一天到晚假牙長假牙短的唯恐天下不知的傢伙問明真假。有些真相,只要心知肚明就好,不需打爛沙盤問到篤。

就好像我在三或四年前接到你一疊從未發表過的詩稿那樣,我看時只是或會心微笑或掩嘴失笑或面紅耳熱的訕訕而笑,或是若有所思面露悲戚之色,但好像也不曾問那樣石破天驚的詩是從何而來,為何如同國家最高的機密那般,守密守得如此到家,從不向我們這些普羅大眾讀者洩露絲毫口風。

不過自《我的青春小鳥》出版後,這宗文壇,噢不,應是大馬華文詩壇,保存得最好的秘密,將會完全「暴露目標/大把純潔可愛伺機發難」(括弧內的詞句都是引自你的大作,不過是胡亂拼湊而成)。你的讀者大眾如何看待這本詩集,實在難以預測,但作為其中一名相當關注此書出版過程的小眾友人,曾經多回浩嘆其工程之艱辛與催生時間之長,前後大概不止兩年,比我們國人引以為榮的大馬之光雙子塔還要耗時費力。

但上星期終於將成品捧在手中的那一刻,驚奇其賣相之佳和份量之重,忍不住喜得眉開眼笑,彷彿與有榮焉似的。當然應該有這樣喜見初生寶寶的歡欣,因為此本從封面到內容都獨樹一格前所未見的詩集,該是出版界的創舉。相信只有好玩又玩得之人,才會不計工本的將寶貴的第一次,以小學練習簿的形式和拙樸的黃皮紙呈現,而封面和封底設計都令我笑不可抑。

由於你身在異鄉為異客(聽來有點淒涼,但你在書封面內頁的自我介紹有「現在倫敦敦倫,偶爾在電影院睡覺」之句,卻又風流快活逍遙自在得很),因此無緣親身參與眾「美麗人仕」那晚為《我的青春小鳥》所舉辦的新書發表兼詩朗誦大會,且讓我根據記憶,略略報告一二,為你止癮。

事先接到的非正式情報,當晚的朗誦主角是小睡,他還被賦予即興隨詩表演肢體動作的重任。想到你那些人體最隱秘器官全都坦坦然暴露在眼前的詩,以為小睡今次肯定會被逼得醜態百出,所以我好整以暇的抱着看好戲的心態出席。豈料詩朗誦大會的節目並非先前所說的那樣,而改成每名出席者都要輪流聲情並茂的隨詩登場。而且不知為何,我還被推為第一個出來獻聲,大概是由於我年紀最大德高望重的關係。

更可怕的是,我更被指派朗誦〈你不再愛我〉,那首幾年前我已經看過原稿的力作。此詩當然很好,但在眾人虎視眈眈之下大聲朗讀,真的相當令像我這樣平日道貌岸然的長輩有些難堪。不過在騎虎難下的情境下,我還是怪不好意思的唸出第一段︰

你不再愛我
你不再拿我的底褲來嗅
你不再吞我的精液
你不再愛我

其實過來人也無需扭扭捏捏吧,難道這不是情到濃時的指定動作么?我記得自己的聲音有些顫抖,如果以動作來形容聲音的狀況,那我當時是有些手騰腳震。過了這段赤裸裸的一關後,詩句便開始轉向文藝腔,可那是一點也不「新詩」的文藝腔︰

你不再在得空的時候想我
你不再在不得空的時候想我
我的名字對你不再有任何意義
我的身體對你不再有任何意義
我的悲歡對你不再有任何意義
我的夢想對你不再有任何意義

除了第一次戀愛便永浴愛河的情場福星,如此這般的戀愛落空失落感,相信大多數人都曾身歷其境吧?

原先我還是蠻輕快像是輕裝出發去郊遊似的,但來到這一段,眼眶已經開始濕濕的︰

我在死的時候活着
只因我假裝你已死去
我在夢的時候醒着
只因你已不在夢中

而「你給我孤單的自由/沉重的輕快」這兩句,是你擅長的矛盾語法,在書裏出現的次數多不勝數,例如〈爽爽問一下〉的「如果你吃虧了/那你還要不要來點甜品?」「如果你被拋棄了/你會不會把自己撿回來?」「一個人要走過多少路/才總算不是一個人?」不過無人選擇朗誦這首詩,因為選擇太多,據你說共有九十四首耶。

接下來是叔叔朗誦〈演員訓練班〉,這也是徇眾要求,以他最具老資格的發光發熱電影發燒友身份,這首大作真可稱得上是為他度身訂造。但叔叔也是著名的「中文廣(講)錯電台」(要以粵語來唸),所以差不多從第一句開始,便已頻出狀況,逗得我們嘻哈絕倒樂不可支,個個都笑得人仰椅翻。那真是一首最具娛樂性的瘋狂大喜詩,由於演繹人的投入表演,更增添了喜感。那句必須以粵語唸的「我生係你家人,死係你家鬼,奶奶,你唔好逼我扯啦。嗚嗚嗚。」簡直令我們笑得前仰後合。如非熟讀電影,不可能想像得出這樣可笑又可嘆的句子。

把貓當作性感尤物的你,詩集裏怎可能沒有貓呢?那首好玩的〈我夢中來了一頭貓〉便由阿芒多為我們貢獻。這詩很有電影語言感,「清晨你聞到我口氣有偷腥味/那不過是──我夢中來了一頭貓」,簡直是神來之筆喲。

小睡、祖國的驕陽、月英妹、C9、彎刀以及Lat的遠房親戚Lal都輪流獻聲,但我這幾天患重感冒,腦筋已被掏空,這封信已斷斷續續寫了兩天,其他詳情不日再報告。

祝在倫敦各戲院幸福的昏睡。

迷姐

(中國報二00五年七月廿二日)
(轉貼自阿麥書房

沒有留言: